你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出国劳务新闻 > 来到加拿大后感觉自己变“抠”了

来到加拿大后感觉自己变“抠”了

中国人出手阔绰是出了名的,在国内工作那么多年,送礼是最让我头痛的一件事,但来到加拿大,我逐渐开始了解和适应了这里的送礼习俗。

初来加拿大时,我也曾给老外大包小包地送礼物,直到有一天,人家退回了我送出去的礼品,然后对我说:“你送我这么多东西,我没有可以给你的,所以这个礼物我不能收。”经过反复解释,承诺下不为例之后,老外才最终收下。

朋友的老板生孩子,她便买了一张50加元的礼品卡(合250元人民币),结果老板不敢要,回去查公司制度,后来发现公司制度说,不得接受50加币以上的礼品,这才小心翼翼地收下。

圣诞前夕,我推开房门,看见地上放着一张贺卡,打开一看,是隔着几户人家、从未打过招呼的邻居送来的。贺卡很漂亮,上面就是一句祝福而已;圣诞前夜,隔壁葡萄牙老奶奶敲开我家门,送来了一盒她自己精心烘培的小饼干,装在一个金色的小盒子里,还配上了一条丝带;朋友家8岁的小孩给我画了张贺卡,一个硕大的蛋糕画在贺卡中间,下面写着希望我能够吃上这块大巧克力蛋糕。看了这些礼物,我会心地笑了。我知道,贺卡、小饼干都是一份心意,都是他们精心准备、制作的,这份礼轻情意重的温暖萦绕着我。

渐渐地,我也适应了加拿大的送礼习惯。这边有专门的商店售卖制作礼品的各种物件,穿针引线,配上小珠宝就是一个不错的礼品;买件白色衣服,然后用专门的颜料画在衣服上,就是一件属于你的定制服装;这边更提倡个性化,主张动手制作,想做什么都能买到材料。

现在我也开始买贺卡,拿起画笔在贺卡上画画、写字,动手制作、包装小礼品。既省钱,又提高动手能力,这个过程其实很有意思。

现在过年过节,我觉得心里没有那么多负担了,我不再也不必为买贵重的礼物,为名目繁多的礼数而烦恼了。

计划消费

在加拿大生活久了的人都会觉得自己变抠了。在国内花钱大手大脚,过惯“小资生活”的我,自己都为自己的抠门感到奇怪。我经常跟老外一样,去超市买东西手里会拿个纸条,上面写好了事先已经看好的报纸上打折的产品,即便打折只有一分钱,也会比较着买进,日常用品超过20加币都嫌贵。

其实主要原因大概有3点:

1、这里物价本身合理,没有那么多水分,比如奢侈品,几十加元就可以买到,谁还会花很多钱去买贵东西?另外,即便便宜的产品,质量也是有保证的。买到的东西基本一个月内还包退换。

2、不如国内好挣钱。老外没有“外快”,都是拿死工资,就算自己做生意,也要向政府报告详细收入。加拿大人年收入超过10万加币的,就算高收入人群了,但是他们要缴纳近一半的税费。华人在这里,语言不是非常好,基本找不到合适工作,当个收银员,每小时拿到60加元左右的工资,还要上税。

3、入乡随俗。当地人都节俭,我们也要学习和适应一下吧,再说我们从小就知道节俭是一种美德。

全世界的人都爱钱,当地人其实更爱钱。他们花的每一分钱都是有计划的,而且计划得非常细致。换句话说,他们挣钱不容易。他们从小就开始学习理财,银行卖的各种理财项目都要问你未来5年至10年是否有生孩子的打算,是否有买房置业的计划等,银行会提供非常细致的安排,还会提供一份家庭消费表格,让人们按月有计划消费,养成记账的习惯。

海峡出国劳务网专注于出国打工 出国劳务 劳务输出 新加坡劳务 新西兰劳务 澳大利亚劳务 日本劳务 加拿大劳务 韩国劳务 英国劳务
  • 新加坡劳务
  • 新西兰劳务
  • 澳大利亚劳务
  • 日本劳务
  • 加拿大劳务
  • 韩国劳务
  • 德国劳务
  • 波兰劳务
  • 瑞士劳务
  • 英国劳务
  • 新加坡厨师
  • 新西兰厨师
  • 澳大利亚厨师
  • 日本厨师
  • 加拿大厨师
  • 韩国厨师
  • 德国厨师
  • 波兰厨师
  • 瑞士厨师
  • 英国厨师
  • 新加坡文员
  • 新加坡司机
  • 新加坡电工
  • 新加坡焊工
  • 新加坡木工
  • 新加坡建筑工
  • 新加坡修车工
  • 在线客服
    热线电话
    0591-87808812
    0591-87808832

    扫码微信轻松聊